喷丸强化分析过程及结论
单丸粒多次重复冲击;
实际喷丸过程中,大量丸粒冲击下的局部区域几乎处处受到丸粒的冲击。利用单丸丸粒反复冲击同一位置,研究残余应力场及塑性应变分布规律。
单个弹丸反复冲击同一位置得到的沿深度方向的残余应力分布,在单个弹丸不同冲击次数下,残余应力沿深度方向分布规律相识。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,喷丸强化特征明显残余压应力的最大值增加在600MPa,且向层深方向移动,残余压应力层影响深度增加,从0.6mm增加到0.1mm随着喷丸次数的增加,横向残余应力数值及分布变化逐渐缓慢,冲击次数对残余应力幅值影响较小。随着喷丸次数的增加,等效塑性应变最大值增加,但塑性硬币增加量变小,最大应变值向层深方向移动。所以喷丸次数的增加,有利于提高材料屈服强度。
多丸粒喷丸强化;
为研究弹丸数量丸喷丸覆盖率对喷丸残余应力场的影响,进行多丸粒喷丸强化仿真分析。弹丸直径为R=0.6mm,假定两弹丸中心间距C=2R.为简化模型,靶体取对称边界条件的胞元模型2R*2R*8R。材料特性同前述。喷丸速度选择75m/s,摩擦系数为0.2。
弹丸数目越多,标书覆盖率越高。分别建立4,6,8,9及13弹丸多丸粒有限模型。对于4弹丸模型,4个弹丸同时撞击目标体。对于6,8,9,13弹丸有限元模型,将其按规律放置若干排。如13弹丸模型,将丸粒分别放置5排依据一定时间间隔依次撞击板材。时间间隔计算通过H/V,H为弹丸与板材的距离,V为弹丸的撞击速度。
结论;
1、在喷丸强化过程模拟中,根据显示动力分析过程中各种能量变化曲线,选择动能及内能趋于稳定时间作为显示分析求解时间。
2、弹丸速度、弹丸大小、入射角度及摩擦力都会影响到最终喷丸残余应力场。喷丸速度对残余应力场分布影响显著,速度提高,可明显提高残余压应力值,且残余压应力层深度增加。但弹丸速度并非越大越好,达到一定的临界速度,喷丸强化效果反而减弱。弹丸大小也并非是越大越好,实际喷丸过程应控制喷丸速度和弹丸大小。
3、摩擦系数会对喷丸效果有一定影响,当摩擦系数大于0.2时,摩擦作用不在明显。但摩擦系数的确定有一定的困难。
4、单丸粒模型反复冲击同一位置,喷丸强化特征明显,残余压应力影响深度增加,随着喷丸次数增加,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。但残余应粒幅值受冲击次数影响较小。
5、多丸粒喷丸有限元分析结果表面,喷丸覆盖率的增加会显著改变残余应力场,并使残余应力场分布更加均匀。但残余压应力最大值与喷丸覆盖率没有必然相关性。
- 上一条喷丸强化数值分析模型
- 下一条喷丸强化数值分析模型